桥梁的注浆工程一直都是施工队的一个难题,因为有些浆采用传统的可能会压得不密实,然后会造成很多的问题,例如桥梁塌方等事故,所以现如今都是采用了原有注浆体系。
传统补注浆:通过现场实际表面,在精细化及施工质量方面显示,现浇箱梁预应力孔道的注浆在高位置仍存在着不密实现象,在相应的部位,即孔道高差大于80cm以上的管道上,在管道的高点一般会出现不小于1cm高度的空洞,空洞长度视坐标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不小于3~5cm,普遍大于5m以上,体积不小于2L。
传统桥梁注浆技术
从传统补注浆的结果来看,空洞体积较大,全部在7L以上,1个孔道压入灌浆料达80kg,从统计结果显示,补注浆浆液重量大于等于20Kg的有18个,占有率36。大补注浆的数量43Kg;在10~20Kg之间的17个,占有率34。小于10Kg得有l5个,占有率30。易形成的严重空洞、漏注浆等严重质量问题,未能体现精细化施工要求。
智能注浆与传统注浆的区别
智能注浆技术工艺:因桥梁工程预应力注浆施工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补注浆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一部分,所以为体现施工精细化,补注浆重要基础为埋设检测孔,此举可以显著提高管道注浆的密实度,促进往后各施工班组更加完善孔道注浆的施工工艺;
同时检测孔的设置,可促使注浆密实度检测技术从象征性检测迈向了实质性的数据检测,检测孔是简易、直观、高效地检测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度的主要手段并可通过抽取空气的数量和压入灌浆料的数量来计算空洞的体积。
从后期智能注浆效果上来看,48小时内通过检测孔抽取预应力孔道内的积水,可显著提升注浆的密实度和与原浆体的粘合(结)性能,即使很少的空洞体积,其留下空洞缺陷长度都可能会超过0.4米,所以通过检测孔来进行补注浆是弥补这一缺陷的简便、高效措施和手段,后期检测发现前期存在的空洞面积从原基础上降低约75,漏注浆等质量问题基本杜绝。